英子,好像有点儿被省电和功耗搞魔怔了?
是这么回事儿,前段时间英特尔不是刚发完最新一代的桌面端处理器Ultra 200S系列嘛——
我们也是第一时间拿到了处理器,想着之前九月份移动端的第二代酷睿 Ultra 那么么给劲儿,这回桌面端的处理器又是新命名,又是新架构和台积电新工艺的,肯定很强很给力。
结果到手测了才知道,怎么说呢——也不是不好吧,就是可能跟以往任何桌面端处理器的设计思路都不太一样。
先说结论吧,想要给自家台式机升级处理器,提升下游戏性能的小伙伴们可能要失望了。
因为这个 Ultra 200S 系列在游戏上的表现已经不能用挤牙膏来形容了,它甚至在倒吸牙膏!
但是你如果正好要换新的游戏本或者新的迷你主机,那你有福了!Ultra 200S 的功耗下降幅度相当夸张,非常适合功耗敏感的产品。
我们一个个来看。
首先就是处理器的命名,刚拿到手的时候直接给我们测试的同事给干蒙了——这到底是 i3 i5 i7 还是 i9 ?
这就要澄清一下了,之前英特尔移动端的处理器都已经放弃了 i 几的命名方式,改成了 Ultra 几。从这一代开始桌面端的处理器命名方式也要改成 Ultra 几了。
就拿这回我们拿到的这颗新的 Ultra 9 来说,全名叫英特尔?酷睿?Ultra 9 处理器 285K 。
数字 9 对应的是品牌命名,数字越大性能越强,有点类似于之前的 i5 和 i7 里 5 和 7 这个数字的作用。后面的 2 表示是第二代酷睿 Ultra 处理器。
中间两位数字属于 SKU 的编码,与 CPU 的核心数量有关, 85 对应的是 24 个 CPU 核心( 8 个性能核+ 16 个能效核)。
另外还有 65 和 45 的编码,分别对应 20个 CPU 核心( 8 个性能核+ 12 个能效核)和 14 个 CPU 核心的版本( 6 个性能核+ 8 个能效核)
而最后的字母 K ,则代表着这颗处理器是桌面处理器,而且是高性能、没有锁定频率的版本。同样代表桌面端处理器的后缀字母还有 KF , KF 和 K 比最大的差别就是没有核显,需要另外再配显卡才能正常使用。
至于桌面处理器的另外两个后缀 F 和 T ,目前还没有对应的产品。如果是移动端的话处理器的话,后缀就会是 H 、 U 或者 V 。
总结一下, Ultra 9-285K 就是第二代高性能桌面端酷睿处理器, CPU 核心数量为 24 ,有内置的核显。
不记得也没关系,托尼给大家整理了一张这会发布的桌面端处理器对照表格,大家按需食用吧。
我估计看完这个命名规则,大伙都已经懵了。这命名都快赶上高中做数学题了,复杂程度跟隔壁 AMD 有的一拼。没想到这个俩在改名这事儿上也能打比赛。
然而当我们把这颗 Ultra 9 插到主板上去实测了之后,发现让人摸不着头脑的,可不止它的命名。
首先,这代处理器全系都要搭配新的 LGA-1851 插槽,跟上一代的插槽 LGA1700并不兼容。这也就意味着你在升级处理器的同时还要更换主板。
这样又是换 CPU 又是换主板,换代的成本可是蹭蹭往上涨,而你能收获的性能提升并不会有多少。
我们用手头的 Ultra 9-285K 搭配 ROG 的主板测了几款主流的游戏。
为了更直观一点,我们还把去年测的 i9-14900K 拉了出来进行一下对比。
几轮跑下来发现,这不对比不要紧,一对比就出事儿了:在默认频率,不解除功耗限制的情况下,这代酷睿处理器的游戏性能跟上一代比,不能说毫无提升吧,只能说倒吸牙膏。。。。
部分游戏场景下,这代 Ultra 9 的表现甚至比上一代定位更低的 i7 还要差。
又测了几个游戏还是这样,到这儿我们其实就可以下个阶段性的结论了—— Ultra 9-285K 的游戏性能的确没啥吸引力。
如果你手头已经有了搭载 14 代酷睿的台式机,想要玩游戏更爽一点的话,还是不建议你升级。真的很不划算。。。。硬要上的话,也建议加钱上定位更高的版本。
那问题就来了,英子这一年,到底都在干嘛呢?
欸,前面我不是说了吗, DIY 主机用户可能有点看不上这代的桌面端酷睿,但是有两个品类倒是很适合用这批新 U 。没错就是高性能游戏本和迷你主机!
CPU Z 的测试结果表明,单看性能的话,英特尔这代桌面端处理器提升确实不大,单线程的表现甚至要比上一代更烂一点。
我们再来看一下 CineBench R23 烤机的情况。
在三十分钟的烤机测试中, Ultra 9-285K 多核跑分 42399 ,相比上一代提高了 8.3%。跑分上的提高可能有点挤牙膏的嫌疑,但是 30分钟跑下来,CPU封装温度居然只有 76℃,比上一代的 100℃下降了足足 24%。
功耗上的降低更是离谱,封装峰值功率直接从上代的 336w 降到了 235.983 W ,降低了 29.7 %。
也就是说,新的 Ultra 9 能用更低的功耗,跑到跟上代差不多的性能。
有这个结果我觉得倒也不意外,因为咱们之前也介绍过,英特尔今年有用的 Arrow Lake 架构,在核心布局上改成了大小核交叉布局的设计。
说人话就是不让发热大户性能核( P 核)堆在一块,而是分开来,让热量分布更均匀一点,不那么容易堆积发烫。有点像小时候班主任把几个闹腾的学生都分开坐,好让教室里能不那么吵。
与此同时,这回 Ultra 全系都把超线程给砍了,虽然这样会让单核性能有所下降,但是能换来更好的功耗表现。
这么搞的确是苦了攒主机玩游戏的兄弟们,但是非常利好高端游戏本、 ITX 主机和高端迷你主机用户。
虽说在台式机上测出来的结果不一定能直接用到这些小体积形态上,但是这样的趋势还是相当乐观的。
我们编辑部之前有个哥们儿兴冲冲组了一整套 ITX ,配置拉的很满,结果打游戏花屏,到最后只能给 CPU 显卡全都降频运行。
但是这次 Ultra 之后,他就可以放心折腾 ITX 了。
最后再来聊一聊“生产力”吧~由于这代英特尔处理器砍掉了超线程技术,虽然 IPC 提升了,但是在主流生产力场景下的表现提升也比较有限。
就比方说 Vray BenchMark 的测试结果表明,这代的 Ultra 9 得分 30745 ,仅仅比上代的 i9 提高了 11%。
左边为Ultra 9-285K,右边为i9-14900K
到了模拟真实应用程序的 CrossMark 测试,这点子牙膏味儿就更明显了,这代 Ultra 9 不管是在生产率、创造性,还是反应能力,都只有非常小的提升。
左图为 Ultra 9-285K ,右图为 i9-14900K
另外英特尔这回在桌面端处理器上也加入了 NPU ,使用 UL Procyon 实测下来,这颗 NPU 得分 449 。
虽说有没有用还得看应用这边能不能适配更多的 AI 场景,但 NPU 作为 AI 算力的重要构成部分,有总比没有好。
此外,我们还收到了一颗 Ultra 5-245K 。这颗处理器的定位,大致相当于上代的 i5 ,总共有有 14 个 CPU 核心( 6 个性能核+ 8 个能效核)。
值得注意的是, Ultra5-245K 上的 NPU 算力,跟前面提到的 Ultra 9-285K 的 NPU 算力是一样的,都是 13 TOPS 。
这次发布的 3 个系列 6 个型号, NPU 算力都保持了一致。虽然也有可能是因为实在是没啥可降的了,但高情商来说全系保持了一致的 NPU AI 算力水准,体现了英特尔在 AIPC 道路一路走下去的决心。
这颗Ultra 5具体的性能表现我就不给大家一一展开了,给大家做了表格,大家按需食用吧
OK ,最新的 Ultra 200S 系列就给大伙儿聊到这。
整体测下来给我的感觉就是英子有点把做移动端、轻薄本处理器的思路,用在了这套桌面端处理器上。
不单独讲性能的提升,而是强调同功耗下的性能表现和同系能下的功耗表现。可能主观体验上会让人觉得更安静更优雅一点?
但是无法避免地会劝退一波 DIY 主机玩家,因为这样的策略没法回答一个问题:
我都攒主机了,还关心这点功耗吗?总不能是因为想省点电费吧?
还不如买上一代的酷睿 i9-14900K ,现在这个时间节点 14 代酷睿的微码 bug 也修复了,价格也便宜了。
谁才是台式机的真香选择,显而易见了~
转载请注明来自成特老酒坊,本文标题:《新处理器倒吸牙膏 我有点搞不懂英特尔在干嘛》